當您需要財務建議時,您知道去哪裡嗎?

Estimated reading time: 1 minute
在網路出現之前,投資和管理資金的建議是高級股票經紀人、高級財富經理和有資格的理財規劃師的專屬權限。唯一的免費建議來自家人或朋友,他們可能會偶爾分享熱門(並且可能是可疑的)股票消息。
現在,有太多的選擇——其中許多是免費或低成本的——很難知道如何選擇或信任哪一個。
有機器人顧問和人工智慧驅動的投資和預算應用程式。一些金融機構提供免費或低成本的建議。還有線上資源:從投資課程到政府工具到非營利教育網站,應有盡有。許多人甚至關注 YouTube 上的金融網紅(Finfluencers)和白手起家的影片。
簡而言之,雖然科技使投資民主化並徹底改變了消費者獲取財務建議的途徑,但它也使事情變得複雜。尋求指導的美國人現在不僅必須判斷哪些人提出的建議是有價值的,而且還必須判斷人性化建議的重要性。 (而在社群媒體上,來自陌生人的建議究竟有多「人性化」——更關鍵的是,他們對你一無所知。)
確定向何處尋求財務建議可能會很困難,有時甚至會讓人不知所措。但了解你的選擇——包括潛在的陷阱——會讓你更有信心。當你探索外面的世界時,請記住以下幾點,以及一些判斷你所獲得的建議是否有價值的技巧。
金融網紅的出現
TikTok、Instagram 和 Youtube 等社群媒體平台已成為最常使用它們的年輕一代的熱門財務建議來源。
根據 Bankrate 2023 年的一項調查,在尋求建議的美國成年人中,43% 的千禧世代(出生於 1981 年至 1996 年之間)和 49% 的 Z 世代(出生於 1997 年至 2012 年之間)透過社群媒體獲取建議,社群媒體成為繼朋友和家人之後最受歡迎的資訊來源。相反,嬰兒潮世代最常依賴財務顧問,只有 6% 的人求助於社群媒體尋求指導。
社群媒體常常引起年輕人的共鳴,他們正在尋找經濟實惠的賺錢方式或解決金融知識空白的可行方法(稍後會詳細介紹)。專家表示,許多人可能也會對更傳統的諮詢模式感到邊緣化或害怕,甚至對其持懷疑態度。
在 TikTok 或 Instagram 等平台上,人物有趣且平易近人,貼文和影片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金融網紅——房地產投資者、財務顧問或律師,有時擁有數百萬粉絲——會免費發布大量股票交易建議、稅務建議和其他提示。
但透過這種方式獲取建議也存在風險。首先,這種建議是單向通道。 金融網紅不知道你的狀況或環境。他們通常透過贊助貼文和聯盟行銷賺錢,而且他們沒有理由對你忠誠或負責。
此外,與有資格的投資顧問和財務規劃師不同,金融網紅不必通過測試或遵守特定標準。如果他們有不可告人的目的,這可能特別危險。
三位商學院教授上個月在《哈佛商業評論》的一篇文章中寫道:“即使金融網紅每年收入達 50 萬美元,而且他們的身份都使用假名,但對他們的活動卻幾乎沒有任何監控或監管。”
事實上,根據保險公司 Nationwide 所做的調查,到 2023 年,超過三分之一的 55 歲以下投資者表示,他們根據從網上或社交媒體上獲取的財務信息採取了行動,而這些信息最終被證明具有誤導性或不正確。
財務建議定義的演變
我們如何獲得財務建議,是這一變遷景象中的一個側面。然而,即便是財務建議的內涵也在悄然轉變。
傳統的指導主要圍繞在投資、買房、教育或退休規劃等主題。但 2024 年 PolicyGenius 的一項調查發現,那些求助於社群媒體的人,往往尋求的是關於日內交易或所謂無限銀行等話題的“財務秘訣”。
財務建議的時機
隨著年齡增長,財富累積的時間更長,財務建議的重要性也隨之提升,變得更加迫切。
但根據每年對美國國家金融知識水平進行衡量的 TIAA 研究所的調查結果,美國人只有大約一半的時間能夠正確回答基本的金融知識問題,而年輕人掌握的基礎知識往往更少。
這意味著有關退休儲蓄等主題的指導在早期會更有價值。 (例如,等待額外 10 年才開始意味著您需要投入更多才能接近相同的結果。)
如何衡量可信度
由於選擇太多,很難判斷自己是否獲得了可以信賴的財務建議。您可能會遇到某些令人不快的事物,而其他事物則會給您帶來安慰。以下教你如何知道你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危險訊號
- 承諾保證或額外回報。除了 CD 之外,它們實際上並不存在。
- 關於如何避稅的建議。合法策略來減少稅務負擔是可行的,但那些教唆如何逃避稅務的熱門“技巧”則不可取,且會引起國稅局的注意。
- 對 FINRA 的 BrokerCheck 資料庫的投訴。 FINRA 是經紀商及其所在公司的監管機構,其目的是保護投資者免受無良行為者的侵害,因此檢查他們的記錄是關鍵。 (但請注意,並非所有投訴都會進入資料庫。)
好跡象
- 費用揭露透明且易於閱讀。
- 計算機可讓您模擬各種財務情境。
- 建議從長遠角度來考慮-畢竟市場有漲有跌。
- 為低成本基金、股票和債券的多元化投資組合提供審慎指引。
免責聲明
SoFi Securities (Hong Kong) Limited及其聯屬公司(‘SoFi HK’)可能會不時發布或分享資訊和材料。它們不應被視為要約、招攬、邀請、投資建議、在任何司法管轄區購買、出售或以其他方式處理任何投資工具或產品的建議。 請注意,投資涉及風險,資產的過去表現並不能保證未來的結果或回報。 投資者在作出投資決定之前考慮自身的具體財務需求、目標和風險狀況非常重要。
SoFi HK不會對資訊的完整性、可靠性和準確性作出保證,並不會對因使用本文資訊而造成的任何損失和/或損害承擔任何責任。
這些資訊和材料可能包括其他網站的超連結,SoFi HK對任何超連結網站的內容不會承擔任何責任。 SoFi HK雖然相信透過超連結至第三方網站所提供的資料及分析是準確的,但SoFi HK並不保證該等資料及分析。 這些連結僅供參考,不應被視為認可。使用此類超連結所涉及的風險應由閣下承擔,並遵守適用於此類訪問和該連結網站的使用條款。
任何產品、徽標、品牌和其他商標或圖像均為其各自商標持有者的財產。 這些商標持有者不隸屬於 SoFi HK 或其附屬公司。 這些商標持有者不贊助或認可 SoFi HK 或其任何文章。
未經 SoFi HK 事先書面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複製、影印、傳播、 傳閱、分發或發佈本文資訊或材料,或用於商業或公共目的。

關於 SoFi Hong Kong
SoFi – 簡易。投資。
SoFi Hong Kong多合一Super App有股票交易、智能投資顧問和社群等功能。馬上在SoFi App交易超過 15,000 隻美國和香港股票。